当前位置:太平圣惠方»卷第八»辨可下形证
辨可下形证

大法,秋宜下。凡可汤胜丸,中病便止,不必尽之。

少阴病得之口燥咽干,宜急下之。

伤寒病人腹满,不大便者,亦然。

伤寒下痢,三部脉皆和,按其心下坚,宜急下之。

伤寒下痢,脉迟滑者实也,其痢未得便止,当更宜下之。

伤寒病腹中满痛者为实,当宜下之。

伤寒脉数而滑者,有宿食,当下之则愈。

伤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无外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宜急下之。

太阳病七八日,脉微浮者,其人发狂,此下焦有热,小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

阳明病但头汗出,其身无汗,小便不利,渴计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急下之。

伤寒有热,而小腹满者,小便反利,为有蓄血,当宜下之。

伤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绕脐痛,烦躁汗出者,此为有结。汗出后则暂解,日晡则复发。脉实者,当宜下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满者,宜下之。

阳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热,大便必坚,宜下之。

伤寒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热不解,腹满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

伤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不能卧,此胃内有结燥故也,宜下之。

下一篇:辨不可下形证上一篇:辨不可吐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