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Huántiào,GB30)
环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枢中、髀枢、髌骨、髋骨、分中、髀厌、钚铫、环铫。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直刺2-3寸。
腧穴释义
环,指环曲,跳,指跳跃。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因其屈膝屈髋呈环曲,如跳跃状,故名环跳。
腧穴功用
回阳固脱,舒筋通络。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解剖定位: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病证
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腧穴操作
侧卧,伸下腿,屆上腿(成90度)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止处是穴。侧卧,于大转子后方凹陷处,约当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取穴。直刺2-3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固软组织疾病、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脚气等。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环跳对胃液分泌功能有一定调整作用。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使低者升高。有实验报道,用甲状腺粉或硫氧嘧啶分别引起小白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后,电针坐骨神经或环跳穴,可使甲状腺功能获得调整。环跳穴有较好针麻效应,电针动物双“环跳”穴,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纹状体及下丘脑、亮-脑腓肽、甲-脑腓肽明显增加。有实验表明,电针足三里、环跳穴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OM)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环跳穴有抗炎退热作用,减少炎症渗出,电针家兔坐骨神经(“环跳”穴)可使人工感染的腹膜炎渗出减少或停止。
常用配伍
1、配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肩井穴等治中风半身不遂。
2、配阳关穴、阳陵穴、丘墟穴治下肢痿痹。
3、配委中穴、昆仑穴、尺泽穴、阳陵穴、下髎穴治挫闪腰痛。
4、配束骨穴、交信穴、阴交穴、阳谷穴治髀枢中痛不可举。
5、配三阴交穴、太冲穴、腿胯穴治脚气。
6、配阳废泉穴、巨虚穴、下廉穴、阳辅穴治脚气。
7、配风市穴、阴市穴治腿股转酸难移步。
腧穴附注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冷风湿痹,风疹,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
3、《席弘赋》:“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间针与烧。”
4、《新针灸学》:“股骨上端的后方,并两足立正时的凹陷处。”
5、《中国针灸学》:“在大腿之外侧,大转子之前上部,臀大肌附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