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鳖甲 十二分(90g),炙 乌扇 烧 黄芩 鼠妇 熬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 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胶 各三分(各22.5g) 柴胡 蜣螂 熬,各六分(各45g) 芍药 牡丹 去心 䗪虫熬,各五分(各37g) 蜂窠 炙,四分(30g) 赤硝 十二分(90g) 桃仁 瞿麦 各二分(15g) 人参 半夏 葶苈 各一分(各7.5g)。
用法
上二十三味,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现代用法:除硝石、鳖甲胶、阿胶外,20味烘干碎断,加黄酒600g拌匀,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药熟,干燥,与硝石等三味混合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服1~2丸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
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主治
疟母、癥瘕。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鞕(或硬)成块,结成疟母;以及癥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
方解
本方原治疟母结下胁下,今常以之治腹中癥瘕。疟母之成,每因疟邪久踞少阳,正气日衰,气血运行不畅,寒热痰湿之邪与气血搏结,聚而成形,留于胁下所致。癥瘕一病,亦属气滞血凝日久渐积所成,巢元方说:“癥瘕皆由寒热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所生也。”二者成因颇近,故均可用本方治之。方中以鳖甲为君药,取鳖甲入肝软坚化癥,灶下灰消癥祛积,清酒活血通经,三者混为一体,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消癥之效;复以赤硝、大黄、䗪虫、蜣螂、鼠妇攻逐之品,以助破血消癥之力;柴胡、黄芩、白芍和少阳而条肝气;厚朴、乌扇(射干)、葶苈子、半夏行郁气而消痰癖;干姜、桂枝温中,与黄芩相伍,辛开苦降而调解寒热;人参、阿胶补气养血而扶正气;桃仁、牡丹、紫葳、蜂窠活血化瘀而去干血;再以瞿麦、石韦利水祛湿。综观全方,药物虽似庞杂,但体现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气血津液同治的配伍特点。诸法兼备,确为消癓之良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疟母、癥瘕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癥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气滞甚者加枳壳、木香;寒湿甚者去黄芩、大黄,加附子、肉桂;湿热甚者去干姜、桂枝,加茵陈、栀子;腹水甚者加茯苓、车前、大腹皮、椒目等。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肝硬化,肝脾肿大,肝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证属正气日衰,气滞血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