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科精要»卷一»月经门诸论
月经门诸论

(人身之病,四百有四,妇人之证,与男子无殊,其所异者,惟月经、孕育、胎前、产后、崩淋、带下、乳痈、阴疮诸病,为闺房隐曲。孙真人所谓,妇人之病,治疗倍难于男子者此也。)

经曰: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渗灌诸阳,下入于足,为十二经络之海。其出入皆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然冲、任、督三者,一源而三歧也。冲自少腹后脐两傍而上行,渗灌诸经,为诸脉之海。任脉当脐中而上行,循腹以任于前,为阴脉之总。督脉起自少腹,循背以督于后,为阳脉之都纲。

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运行者,无积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积而能满,静也。不满者,阳也,气也。能满者,阴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男子以气运,故阳气应日而一举,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月而一下。

冲、任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俱通,月事而下,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故曰:阴脉之海。任者,妊也。此人生养之始,故曰:任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督之为言都也,是为阳脉之大纲也,故云阳脉之海。任脉主任一身之阴血,太冲属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也。

妇人月水,本于四经,二者冲、任,二者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令有子。小肠经属腑,主表为阳,少阴经为脏,主里属阴,此二经在上为乳汁,在下为月水。(惟鸟兽无天癸而成胎,盖鸟兽惟知饮食交媾,故运精血往来,独聚于尾闾也。)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癸为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阴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不失其期,故曰月信。然名天癸者,以其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王冰以月事为天癸者非也。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若以女子之血为天癸,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交媾之时,各有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未闻交媾时可以血言也。但女子之精,二七而至,其月事亦与此时同候也。

男子为阳,阳中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阴中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东垣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夫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甘温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实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之药,饮食亦然。凡女子天癸未至之前为病,多从心脾,天癸既至之后,多从肝肾。

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谷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阴于胎矣。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金之色也。若不自哺,则阳明之窍不通,胃中津液,仍归于脉,变赤而复为月水矣。

夫男女各有精,凡房劳不节,皆能大伤精气,故曰精枯杀人。奈世人所论,独重男子,不知书云:女子嗜欲过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况产蓐带下,三十六病,损气伤血,挟证多端,故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

……
  提示: 当前显示2000字,注册登录后,可显示10000字,并享有搜索权限。【登录

…… …… ……

下一篇:经病门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