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马云:论治水治热之穴,故名篇。)
胕肿 吴云:浮肿曰胕。张同。高云:胕肿者,皮肌胀满,水气不行。简按:胕,音符。《山海经》: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黄藿,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郭璞注云:治胕肿也。马则云:其胕必肿。误。
肾汗出 《经脉别论》云: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玄府者汗空也 马云:汗空虽细微,最为玄远,故曰玄。张云: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
分为相输 马云:此二经之分,本为相输相应,俱受其病者,以水气之留也。张云:言水能分行诸气,相为输应。而俱受病者,正以水气同类,水病则气应,气病则水应,留而不行,俱为病。志云:此水分为相输,而上下俱受病者,盖肾俞之循尻而下,复循腹而上,贯肺中,水气之留于经俞故也。高云:肾气上升,肺气下降,上下分行,相为输布。今俱受病者,乃水气之所留聚也。
伏兔上各二行 简按:伏兔,诸家以为足阳明经穴,恐非也。此盖谓膝上有肉起,如兔之状,故名之。又据辅骨考之,取义于车伏兔。輹,一名伏兔,又作𫐗。《考工记》郑注:𫐗,伏兔也。贾疏云:汉时名,今人谓之车屐也。志云:上,谓伏兔上,非上下之上也。此说可从。行五,盖今无可考,诸注为腹上,亦恐非。高云:并伏兔之穴,在内旁两行。其一有血海、阴陵泉、地机、筑宾、交信五穴,其一有阴包、曲泉、膝关、中都、蠡沟五穴,以上诸穴,并在 ……
提示: 注册登录后,享有更多权限,并可使用全文检索功能。【登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