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吴云:宣,发也,五气,木火土金水也,言五气有入,有病,有并,有恶,有液,有禁,有发,有乱,有邪,有藏,有主,有伤,有应,是篇皆发明之。
是谓五入 马云:此与《灵枢·九针论》同,但彼多淡入胃一句。简按:《周礼·疾医职》云: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与此同义。
心为噫 马云:口问篇云:噫出于胃。三部九候论与此篇,皆曰:心为噫。考脉解篇,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经典之旨,岂非二而一者耶?张云:噫,嗳气也,遍考本经,绝无嗳气一证,而惟言噫者,盖即是也。简按:《说文》:饱食息也。《礼·内则》:不敢哕噫。是也。(噫,乌界切,音隘,若于希切,音衣,则为痛叹声,与此异义。)嗳,《字汇》:于盖切,音嗳,嗳气也,盖嗳,即噫俗字。高云:噫,微嗳也,非。
肝为语 志云:肝气欲达则为语。诊要经终篇曰:春刺冬分,邪气着脏,病不愈,又且欲言语,此言春令之肝气不舒故也。高云:病气在肝则为语,语,多言也。简按:标曰五气所病,则王、马、吴、张之解并误,下文吞同。
脾为吞 志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故为吞咽之证。简按:据志注吞,即吞酸酢吞之谓。(平脉法云:噫而吞酸,食卒不下。又云: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龚廷贤云:吞酸,与吐酸不同,吞酸,水刺心也,吐酸者,吐出酸水 ……
提示: 注册登录后,享有更多权限,并可使用全文检索功能。【登录】
…… …… ……
下一篇: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上一篇: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