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篇
(少阳主半表半里。)
何谓少阳经证?曰:口苦,咽干,目眩,是也。有虚火、实火二证之辨。寒热往来于外,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为虚火证,宜小柴胡汤。寒热往来于外,心中痞硬,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实火证,宜大柴胡汤。
何谓少阳腑证?曰: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腑。其证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搏于中,有痞痛利呕四证之辨。
因呕而痞,不痛者,半夏泻心汤。
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邪气,而腹中痛,宜黄连汤。
邪已入里,则胆火下攻于脾而自利,宜黄芩汤。
胆火上逆于胃而为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以上四方,寒热攻补并用,仍不离少阳和解法。
经云:少阳之上,相火治之,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又曰:少阳从本。又曰:少阳为枢。又《热病论》曰: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其经脉出耳前后,下循胸胁,故为胁痛耳聋等证。
《伤寒论》云:少阳之为病,口苦,苦从火化;咽干,火胜则干;目眩,风火相煽,则眩也。此节为少阳证之提纲,主少阳之气化而言也。柯韵伯云: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亦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是也。三者能开能阖,恰合枢机之象,苦干眩三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此病自内之外,人所不知,惟病患自知,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三证为少阳病机兼风火杂 ……
提示: 注册登录后,享有更多权限,并可使用全文检索功能。【登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