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经药瀹»卷二»气运
气运

《素问·六元纪论》:甲子甲午岁,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新校正云:《玄珠》:下苦热。又按《至真要大论》:热淫所胜,平以咸寒。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此云下酸热,疑误也。

吴崐曰:君火在上,宜治以咸寒,太宫在中,宜治以苦热,燥金在下,宜治以酸热。

张志聪曰:上谓司天,下谓在泉,中谓化运。君火司天,故宜咸寒以制化,太阴湿土运化于中,故宜苦以燥湿,热以温阴,阳明清凉在泉,故宜酸以助收,热以温凉,药食并相宜也。此即上章宜苦以燥之温之,食宜同法之义。余岁俱仿此。

马莳曰:上言司天宜用之药食也。盖太过之火胜水,故用咸寒以扶水,即所谓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中言土运宜用之药食也下言在泉宜用之药食也。即所谓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此误言酸热。

张介宾曰:中苦热,治太宫湿胜也。下酸热,与前后四运稍异,然后言温,此言热,亦不相远。

骥案:《元珠密语·天运加临纪》:甲午岁热行于上,治之以咸寒,水性水味以伏火热之胜,勿食苦热物,佐火之王。《元和纪用经》:少阴君火,咸寒为治,以咸调上,以酸调下,必先胃主,必先营卫,岁主药食五味所宜。六位之主,主胜为逆,客胜为淫,客胜则泻客补主,主胜则泻主补客,客主之部各六十,居无常所,随岁迁移化原,一岁十二月,一云三月,迎而取之,无使邪胜。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先以甘泻,后以咸补,此上热下清,宣补不可造次。宜用赤小豆、生地黄、没药、蒲黄、白芍、甲香、决明子、盐白、僵蚕、粟、羚羊、胡连、安息香、大菊、羌活、独活、雌黄、蛇蜕之类,皆岁主所宜。随证命方,咸寒者倍之,治上治下,随其所当者倍之,相当者两倍之,运气主客逆从所赖者三倍之,倍多者为君,君以定名,倍少者佐君为臣,不倍者应臣为使,甲子甲午上少阴咸寒,中土运苦热,下阳明苦小温。《元珠密语·元和纪用经》并王冰作。下同。

乙丑乙未岁,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新校正云:按《玄珠》:上酸平,下甘温。又按《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平以苦热,寒淫于内,治以甘热。

吴崐曰:其化言其化病也。末句释上中下三句。

张志聪曰:金气主收,故宜酸以收之。和者,谓五运之气,虽各主一岁,而一岁之中,又有生长化收藏之五运,故又宜五味以和之。甘为土味,能制化寒水。

马莳曰:上言司天宜用之药食也。《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中言金运宜用之药食也。《玄珠》:上酸平,下言在泉宜用之药食也。《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甘热。《玄珠》:下甘温。

张介宾曰:中酸和者,金位之主,其补以酸,治少商之不足也。上下同。

骥案:《元珠密语·天运加临纪》:乙未岁湿行于上,治之以酸平,以木味木性以平土湿之胜。《元和纪用经》:太阴湿土,苦热为治,苦温兼化,上下调和,九月化原迎而取之,其化苦热,以平淫湿,补解易处,宣散邪湿,宜用白术、麻黄、附子、艾叶、独活、柴胡、芍药、射干、干姜、桂穰之类,皆岁主所宜。随证命方,苦热者宜之。上太阴苦热,中金运苦和,下太阳甘热。

丙寅丙申岁,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新校正云:按《玄珠》:下辛凉。又按《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平以咸冷,风淫于内,治以辛凉。

张志聪曰:水运主咸,而以咸助之。后之化运多用和助之味,所谓折其郁气,资其化原也。

马莳曰:上言司天宜用之药食,中言水运宜用之药食,下言在泉宜用之药食。《玄珠》:下辛凉。

张介宾曰:中咸同水,化温治寒。下辛温在泉木。新校正云:详丙申之岁,申金生水,水化之令转盛,司天相火为病当减半。中咸温,咸同水化,温以治寒也。下辛温,以在泉之木,兼运寒之气也。

骥案:《元珠密语·天运加临纪》:丙寅岁治之以寒咸,水味水性也。以伏火热之盛,勿食苦热物佐火之胜。《元和纪用经》:少阳相火,咸寒为治。以咸调上,以辛调下,化原三月迎而取之,风热参半,其化咸寒,以平风热,治内辛凉,水运辛温,宣风解热,邪不能胜。宜用羚羊、石膏、白薇、车前子、泽泻、白僵蚕、旋覆花、牡蛎、人参、铁粉之类,皆岁主所宜。咸寒者倍之。上少阳咸寒,中水运咸温,下厥阴辛凉。

丁卯丁酉岁

王冰曰:丁岁会。

新校正云:详丁年正月壬寅为干德符,便为平气,胜复不至,运同正角,金不胜木,木亦不灾土。又丁卯年,得卯木佐之,即上阳明不能灾之。

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新校正云:按《至真要大论》:燥淫所胜,平以苦温。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又《玄珠》:上苦热也。

马莳曰:上言司天宜用之药食。《玄珠》:上苦热。中言木运宜用之药食。下言在泉宜用之药食。

张介宾曰:上苦小温,苦属火,以火治金也。中辛和,辛属金,以和少角也。下咸寒以水治火也。

骥案: ……

  提示: 当前显示2000字,注册登录后,可显示10000字,并享有搜索权限。【登录

…… …… ……

下一篇:五岁上一篇:阴阳色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