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养生四要»卷之五»养生总论
养生总论

养生之道,只要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而兼之以导引,助之以服饵,未有不长生者也。服饵之物,穀肉菜果为上,草木次之,金石为下。盖金石功速而易生疾,不可轻饵,恐毒发难制也。近观服杏仁者,至二三年,或泄,或脐中出,皆不可治。服楮实者,辄成骨痿。服锺乳、阳起石、硫黄、丹砂、雄黄、附子、乌头之属,多为虚阳发热作疾。服女子初经作红铅者亦然。悉宜屏之,勿轻信也。

方士惑人,自古有之。如秦始皇遣人入海,求不死之药;汉武帝刻意求仙,至以爱女妻之,此可谓颠倒之极,末年乃悔悟曰:天下岂有仙人?惟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此论甚确。刘潜夫诗云:

但闻方士腾空去,不见童男入海回,

无药能令炎帝在,有人曾笑老聃来。

南史范云,初,为陈武帝属官,武帝九锡之,命在旦夕,忽感寒疾,恐不获愈。预庆事召徐文伯诊视,以实恳之曰:「可得便愈乎」?文伯曰:「若便差甚易,恐二年不复起耳」。云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文怕以火烧地,布桃叶置云其上,顷刻汗解,裹以温松。易日疾瘳,云喜甚。文伯曰:「不足喜也。」越二年,果卒。观此可为求速效者之戒。

病有坚痞,风气结在皮肤肉腠者,可用针,分寸如法。在胸腹腰脊,近脏腑肠胃者,非是上医,勿便用针。

按《素》《难》,凡治脏腑之病,取手足井、荣、俞、经、合,以行补泻之法。故八法针天星十二穴者,上取下取,左取右取,合担则担,合截则截。吾有秘传,皆不离手足,了尽一身之疾。凡有疾者,头项胸腹腰脊肋胁戒勿用针。

凡头面胸腹脊膂诸穴,有宜灸者,不过三壮,不可多灸。有人灸丹田穴,动则五六十壮,谓之随年壮。人问其故,答曰:若要身体安,丹田、三里常不干。噫,此齐东野人语也。人能谨其嗜欲,节其饮食,避风寒,虽不灸丹田,三里,身自无病而常安也。否则正气一虚,邪气自攻,以灸补虚,是以油发火也,无益而反害之。

凡用针灸后,常宜慎欲,至疾愈方可,不然则无效矣。

●延年益寿不老丹

生地黄(酒浸一夜,晒乾,三两) 熟地黄(洗净,晒乾,三两) 地骨皮(酒洗净,晒乾,五两) 人参(三两) 天冬(酒浸三时,去心,晒乾,三两) 麦冬(制同,三两) 白茯苓(去粗皮切片酒浸,晒乾,五两) 何首乌(鲜者,用竹刀刮去皮,切片,酒浸,晒乾;乾者,用泔水浸软,刮去皮,切片,用砂锅内先下乌羊肉一斤) 黑豆(三合,量著水于上加竹蓖,放此药覆盖蒸一二时辰,取出晒乾,半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送下,清晨服之。此药千益百补,或十日或一月,自知为另等人也。常服功效难言。得此药者,不可以为药易而轻传也。

此方崇德县知县所送,服之,果觉有效。

●鹿角霜丸

黄柏(去粗皮,人乳拌匀,晒乾,如此三次,炒褐色用之,或六两或四两,随时加减,八两) 鹿角 霜(八两) 天门冬(去皮心,二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人参(一两或二两) 生地黄(置水中,去浮者,酒浸一夜,二两) 熟地黄(酒浸一夜,晒乾,二两)

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百丸。淡盐汤送下,或酒尤佳。

●煮鹿角霜法

鹿角Z用本年解及新锯,血气不干枯者,截寸半,置长流水中浸七昼夜,涤去腥秽。每角一斤,加桑白皮二两,黄蝎二两,楮实子一两,放银器内,或盐泥固济的好坛,炭灰煮七昼夜,水耗以熟水添之,旋耗旋添。角软如熟样,取出晒乾听用。将煮角汁去药渣并蝎皮,火熬膏收贮。每用三钱,酒化融服,其功更胜。若是麋角尤佳,煮制之法相同。

●何首乌丸

八月採赤白各半,极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皮,切碎,用米泔水浸一夜,漉出晒乾,以壮妇生男乳汁拌晒三度,候乾。用木臼舂为末,罗细,以北红枣,蜜云县出者佳,于砂锅内煮去皮核,取肉和药末,千杵为丸,焙燥,以磁器盛之。初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空心盐汤下。忌铁与诸血、萝卜。此长生真人保命服食。

治五劳七伤,虚损无力,四肢困倦,脚手顽麻,气血耗散,面黄肌瘦,阳事不升,虚晕恶心,饮食减少。此药能治诸虚,添精补髓,滋润皮肤,充神壮气,身体轻健、光泽,开胃进食,返老还童,发白再黑,齿落更生,大有神效。

茯苓(四两) 天冬(四两) 山药(四两) 熟地黄(四两) 枸杞(四两) 何首乌(四两) 乾姜(二两) 大茴(炒,一两) 炒青盐(少许) 鹿角霜(四两) 莲肉(去皮,半斤) 破故纸(净香油炒,四两) 没石子(一两) 大核桃肉(半斤) 麦冬(四两)

为末,空心白汤调匀二三匙,日进二服,不拘在家在外,少者一服,老者二服,功不尽述。

●松梅丸 肥肠健髓之验。

松脂(炼热者,一斤) 怀庆熟地黄(酒蒸,十两) 乌梅肉(六两)

如后法制,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盐汤下。

此方得之 ……

  提示: 当前显示2000字,注册登录后,可显示10000字,并享有搜索权限。【登录

…… …… ……

上一篇:却疾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