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论:妇人妊娠一月,名胚胎,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少阴脉养之;四月始受水精,以行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以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阳明脉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脏腑、关节、人神俱备,足太阳脉养之。
妇人堕胎在三月、五月、七月者多,在二月、四月、六月者少,以三月属心,五月属脾,七月属肺,脏阴易亏,故多堕耳。如先曾三月堕胎,则心脉受伤,先须调心,不然至期复堕。五、七月仿此。惟一月属厥阴养之胎,多怒亦堕,多欲亦堕,洗下体则窍开,而堕之且不觉。今人无子者,往往由此,非尽不受孕也。初月胎形如草上露珠,在裩户之中未入腹内,妇人常时头晕呕恶,不思饮食,六脉浮紧,宜用安胎和气饮;若禀气素薄,及病后受胎,宜用罩胎饮。
三十八号安胎和气饮
香附 枳壳 厚朴 砂仁 陈皮 苍术 苏叶 甘草 黄芩 桔梗 藿香(各一钱)
一本有小茴香一钱二分。郑氏传方有草果、延胡,名调经和气饮,忌葱、椒、鲜物。
三十九号罩胎散
枳壳(四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砂仁(一钱) 川芎(二钱) 甘草(五分)
二月胎形如桃花之蕊,受血近阴,在母北极之中。北极者,牝户深六寸处。其胎入腹,未有衣裹,多有妇人负重劳碌,致伤胎气。虚弱之人,必致头眩目晕,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宜用前安胎和气饮。艾叶汤亦可服。
艾叶汤
艾叶 丹参 当归 麻黄(各二两) 人参 阿胶(各三两) 甘草(一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㕮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减半,去渣,纳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无风寒者去麻黄,以苏梗代之。
黄连汤 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之。
黄连 人参 吴茱萸 生地 生姜 当归 阿胶 乌梅(一个)
三月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宝;欲子贤良,清虚端坐,数视圭璧。安胎和气饮、罩胎饮俱可服。
茯神汤 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此。
茯神 丹参 龙骨(各二两) 人参 当归 甘草(各一两) 阿胶(一两一钱) 大枣(廿个) 赤小豆(廿粒)
腰痛加桑寄生。一方有薤白。上㕮咀,以酢浆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日服,七日后复服一剂。
四月胎元入罗宫之室,渐系丹田,忌食毒物以损胎元,若孕妇身体困倦,气急身热,饮食无味,贪睡头晕,四肢痠软,活胎和气饮。
四十四号活胎和气饮
枳壳 厚朴 香附 砂仁 陈皮 苍术 苏叶(各一钱) 甘草(五分) 小茴(四分)
不拘时服。
调中汤 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此。
白术 枳实 李根白皮 厚朴 柴胡(各三两) 白芍 生姜(各四两) 当归(一两五钱) 川芎 续断 甘草(一两) 乌梅(一升)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后复服一剂。
五月胎形男女已分,令妇人前行,人从后唤之,右顾是女,左顾是男。又左乳先结核是男,右乳先结核是女;男思食酸,女思食淡。斯时,胎入宫室之内主,腹重贪眠,饮食少味,肚腹胀闷,宜四十五号瘦胎饮。
益母草(三钱) 当归 白芍 枳壳 砂仁 香附 益智仁(各一钱) 甘草(五分) 葱管(三茎)
不拘时服。
安中汤 若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此。
黄芩 当归 川芎 地黄 人参(各二两) 甘草 芍药(三两) 麦冬 五味子 大麻仁(各五合) 生姜(六两) 大枣(廿五枚)
㕮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后复服一剂。
六月胎成在腹,男先左动,女先右动,胎母气弱,怕劳怯言,用前瘦胎饮。
柴胡汤 若曾伤六月胎者,当预服此。
柴胡(四两) 乾地黄(五两) 白术(二两) 芍药(二两) 川芎(二两) 麦门冬(二两) 甘草(二两) 苁蓉(一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卅枚)
一方有黄芩二两。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勿食生冷,坚硬之物,七日后更服一剂。
七月胎形男女已全,男生向母,动则以背攻外,中坚似板,四傍不动者是;女生向外,背母而成,动则以手足膝臂支撑,故四处拉动,比男动为重也。此时孕母腹重,艰于步履,可服知母转胎饮。此月中即产,亦自成人,不害其为月未足。
四十八号知母转胎饮
益母 枳壳 黄芩 香附 知母 滑石 苏叶(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不时服此方,调理胎前七个月,脾胃虚弱,气急上冲,胞中胀满,咳嗽不时,又兼吃热物,忽然晕倒,此系子悬,非中风眩晕也。
杏仁汤 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此。
杏仁 甘草(二两) 紫菀 石钟乳 乾姜(一两) 麦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