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绪论
序
卷上总论 脉法 察色 辨舌 宜禁 劫法卷下发热 头痛 头重 头胀 项强 恶风 恶寒 背恶寒 寒热 如疟 潮热 无汗 自汗 盗汗 头汗 手足腋股汗 烦热 烦躁 懊憹 身体痛 拘急 心下满 胸胁满痛 痞 结胸 脏结 腹满 腹痛 小腹满痛 谵语 郑声 发狂 发斑 发黄 不大便 自利 下利 便脓血 小便不利 小便难 小便自利 小便数 呕吐 乾呕 肠鸣 哕 噫气 呃逆 咳嗽 喘 短气 气逆 渴 漱水 衄血 吐血 唾脓血 热入血室 蓄血 动气 振 战慄 肉瞤筋惕 瘛瘲 怫郁 戴阳 四逆 足冷 厥 蜷卧 唇甲青 咽喉干痛 失音不语 喉痹 头眩 郁冒 不仁 厥晕 心悸 惊惕 不得眠 多眠 蛔厥 脏厥 狐惑 百合 舌卷囊缩 阳缩 直视摇头 遗尿 循衣撮空 绝汗 劳复 食复 女劳复 阴阳易 遗热 发颐 喜唾 瘥后浮肿 杂方 刺灸穴法跋跋 |
《伤寒绪论》 清 张璐 著于公元1667年当前位置:伤寒绪论»首页
阅读 2.6万+
著作简介: 《伤寒绪论》,伤寒著作,2卷。清代张璐诠次,张登、张倬参订。刊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张璐先撰《伤寒缵论》,系以仲景《伤寒论》原文为主,予以辑编、注释;《伤寒绪论》针对《伤寒论》原书残缺,或证治内容不全之现状,广收诸家方论,在证治方面予以辨析、补阐。 作者简介: 张璐(1617~约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江南长州人(今江苏苏州)。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17~1699年间,享年八十二岁。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医家之一。 张氏早年习儒,在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其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自少壮至老年业医六十余年,孜孜不倦,及至老年,仍认真做学问,故一生著述颇多。着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习儒,兼攻医学,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太湖洞庭山中10余年,以著书自娱,晚年回到苏州故里,开医馆,济苍生,曰张氏医馆,去世后,传承至其子张登张倬,乾隆4年,由扬州八怪郑板桥为张氏医馆题写碑匾曰苏轩堂。张璐一生学术和医药皆有涉猎,尤其对《伤寒论》很有研究,集30余年研究所得撰《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各2卷。还编成研究脉诊的《诊宗三昧》1卷、探讨孙思邈组方用药的《千金方衍义》30卷,阐发药性理论的《本经逢原》4卷。还仿照王肯堂《证治准绳》的体例,汇集古今方论,附以医案,编成《医归》16卷,后改名为《张氏医通》。其子张登、张倬亦习医,皆有著作。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