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语
自序
卷上·下学篇取脉入式 寸关尺义 六部所主 五脏浮沉 取脉有权 五脏经脉 五脏病脉 五脏死脉 诸脉状主病 怪脉类 妇人脉法 小儿脉法 诸病宜忌脉卷下·上达篇脉位法天论 大小肠脉在两寸间 三焦脉在右尺辨 寸口者脉之大会(附:小儿三关) 脉有神机 三部九候 七诊 六残 反关脉 上鱼脉 上下来去至止 阴阳大法 阴阳相乘相伏 重阴重阳 脱阴脱阳 阴阳绝 分析脏腑阴阳盛衰 脉无根 经络虚实 有力无力 伤寒脉大法 脉不再见 胃气为本 丹溪候胃气法 推法 脉有亢制 脉有乘侮 男女脉异 老少脉异 脉合形性 色脉 脉知得病之期 真脏脉见决死期 人迎寸口 《灵枢》脉法 运气脉 方宜脉 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 奇经督脉冲脉任脉见于寸口 《手检图》脉法 一脏无气四岁死辨 从证不从脉 从脉不从证 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 趺阳太溪太冲 《太素脉》论 《太素脉》可採之句 脉案格式 |
《脉语》 明 吴昆 著于公元1584年当前位置:脉语»首页
阅读 1.6万+
著作简介: 《脉语》,脉学著作,一名《脉学精华》,二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论脉简要,颇有见地。作者对太素脉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书末附脉案格式,是对医者的诊病时书写病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作者简介: 吴昆(1551~1620),字山甫,号鹤皋,自号参黄子。安徽歙县人。明代著名医家、医学理论家、藏书家,是新安医学的代表人物。出身儒门,祖父元昌、父之韬,“俱修德而隐者”,叔祖吴正伦,堂叔吴行简,俱当地名医,15岁考举人未中,“投举子笔,专岐黄业”。家有数世藏书,至吴昆时,益加收罗,累至古今藏书数万卷,其中以医书最多。吴氏“日夕取诸家言遍读之”,他博览医学典籍,行医颇复盛誉。后又到浙江宛陵(今安徽当涂)、姑溪(今安徽和县)等今安徽大部分地区求师行医,结交名医,拜师70多人,所获甚博,医术大增。家藏医书颇丰。随邑人余午亭习医,渐有成,余勉其出游。遍历三吴、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由是医学大进,兼之热心治病救人,声名很快传播开来。 吴氏著有《医方考》(1584)、《脉语》2卷(1584)、《黄帝内经素问吴注》24卷(1594)、《内经吴注》《素问注》《针方六集》6卷(1618)。另有《十三科证治》《参黄论)、《药纂》《砭考》,已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