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集腋成裘建电子典籍四库,聚书为塔筑网上医苑七阁。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卷一·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大承气汤方 栝楼桂枝汤方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防己黄芪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白术附子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一物瓜蒂汤方

卷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洗方 栝楼牡蛎散方 百合知母汤方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鸡子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苦参汤方 雄黄熏方 赤小豆当归散方 升麻鳖甲汤方

卷二·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鳖甲煎圆方 白虎加桂枝汤方 蜀漆散方

卷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乌头汤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卷二·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建中汤方 黄芪建中汤方 酸枣汤方 大黄䗪虫汤方 薯蓣圆方

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桔梗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射干麻黄汤方 麦门冬汤方 皂荚丸方 越婢加半夏汤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厚朴麻黄汤方 泽漆汤方

卷三·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桂枝加桂汤方 奔豚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卷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栝楼薤白白酒汤方 栝楼薤白半夏汤方 赤石脂圆方 薏苡附子散方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人参汤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卷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大承气汤方 附子梗米汤方 大建中汤方 赤丸方 厚朴三物汤方 大黄附子汤方 厚朴七物汤方 大柴胡汤方 乌头煎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乌头桂枝汤方 瓜蒂散方

卷三·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麻子仁丸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卷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柏叶汤方 泻心汤方 黄土汤方 赤小豆当归散 桂枝救逆汤方 半夏麻黄丸方

卷四·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小半夏汤方 五苓散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甘遂半夏汤方 厚朴大黄汤方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 十枣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方 泽泻汤方 苓桂五味甘草汤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卷四·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猪苓汤方 文蛤散方 栝楼瞿麦丸方 蒲灰散方 滑石白鱼散方 茯苓戎盐汤方

卷四·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越婢加术汤方 枳实白术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越婢汤方 防己茯苓汤方 越婢加术汤方 甘草麻黄汤方 麻黄附子汤方 杏子汤方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桂枝加黄芪汤方

卷五·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大黄硝石汤方 茵陈五苓散方 小半夏汤方 茵陈蒿汤方 硝石矾石散方 栀子大黄汤方 猪膏发煎方

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猪苓散方 小柴胡汤方 四逆汤方 茱萸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干姜散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大黄甘草汤方 生姜半夏汤方 文蛤汤方 大半夏汤方 茯苓泽泻汤方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诃黎勒散方 小承气汤方 白头翁汤方 桃花汤方 桂枝汤方 栀子鼓汤方 紫参汤方

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大黄牡丹汤方 王不留行散方

卷五·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藜芦甘草汤方 鸡屎白散方 蜘蛛散方 甘草粉蜜汤方 乌梅丸方

卷六·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桂枝汤方 桂枝茯苓丸 芎归胶艾汤方 当归芍药散方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葵子茯苓散方 当归散方 白术散方

卷六·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小柴胡汤 大承气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枳实芍药散方 下瘀血汤方 阳旦汤方 竹叶汤方 竹皮大丸方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卷六·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半夏厚朴汤方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小青龙汤方 泻心汤方 温经汤方 土瓜根散方 旋覆花汤方 大黄甘遂汤方 抵当汤方 矾石丸方 红蓝花酒方 当归芍药方 小建中汤方 肾气丸方 蛇床子散方 狼牙汤方 小儿疳虫蚀齿方

卷六·杂疗方第二十三

杂疗方第二十三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长服诃梨勒丸方 三物备急方 紫石寒食散方 治尸厥方 救卒死方 救卒死而壮热者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方 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 救卒死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救卒死客忤方 救自缢方 疗中暍方 救溺死方 治坠马及一切筋骨损方

卷七·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卷七·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卷七·正误存疑篇

金匮要略注正误存疑篇 金匮要略正误 金匮要略存疑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清 吴谦 著于公元1742年

当前位置: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首页
书内搜索:
阅读 9万+

著作简介: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源自《医宗金鉴》,具体作者及朝代无可考。《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全书共90卷,15个分册。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等。

作者简介:

吴谦(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县人。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吴谦领衔主编《医宗金鉴》,该著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吴谦崇尚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的欢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使用协议|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