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集腋成裘建电子典籍四库,聚书为塔筑网上医苑七阁。

针灸大成

卷一

周身总穴图 针道源流

卷一·针灸直指

针灸方宜始论(以下至刺法论俱《素问》) 刺热论 刺疟论 刺咳论 刺腰痛论 奇病论 刺要论 刺齐论 刺志论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骨空论 刺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经刺论 巨刺论 手足阴阳流注论 卫气行论 诊要经终论 刺禁论 五夺不可泻 四季不可刺 死期不可刺 刺法论 五刺应五脏论 九刺应九变论 十二刺应十二经论 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标本论 刺王公布衣 刺常人黑白肥瘦 刺壮士 刺婴儿 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卷一·难经

难经(《难经本义》)

卷二

周身经穴赋(《医经小学》) 百症赋(《聚英》) 标幽赋(杨氏注解) 席弘赋(《针灸大全》) 金针赋(杨氏注解) 玉龙赋(《聚英》) 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 灵光赋(《针灸大全》) 兰江赋(杨氏集) 流注指微赋(窦氏)

卷三

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六气为病歌 百穴法歌(《神应经》) 十二经脉歌(《聚英》) 玉龙歌(杨氏注解) 胜玉歌(杨氏) 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十一穴歌(《聚英》)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以下《乾坤生意》)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四总穴歌(《聚英》) 肘后歌(《聚英》) 回阳九针歌 针内障秘歌(杨氏) 针内障要歌(杨氏) 补泻雪心歌(以下俱《聚英》) 行针总要歌 行针指要歌 刺法启玄歌(六言) 针法歌 策(杨氏考卷)

卷四

仰人腹穴尺寸图(以下俱《医统》) 伏人背穴尺寸图 背部俞穴歌(《医统》) 腹部中穴歌 头部 背部 腹部 中指同身寸图 《素问》九针论 九针式 九针图 制针法 煮针法 暖针 火针 温针 治折针法 《内经》补泻(《素问》) 《难经》补泻(《难经本义》) 《神应经》补泻(《本经》) 南丰李氏补泻(《医学入门》) 四明高氏补泻(《聚英》) 三衢杨氏补泻(《玄机秘要》) 生成数(《聚英》)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禁针穴歌(以下俱《医统》) 禁灸穴歌 太乙九宫图 太乙歌 九宫尻神禁忌图 九部人神禁忌歌

卷五

十二经井穴图(杨氏) 井荥输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井荥输原经合横图(《聚英》)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徐氏) 十二经纳天干歌(以下俱徐氏) 十二经纳地支歌 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 流注图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流注时日 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聚英》)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以下俱《聚英》) 十二经之原歌 十二经病井荥输经合补虚泻实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图(杨氏) 灵龟取法飞腾针图(徐氏) 八法交会八脉 八法交会歌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脉配八卦歌 八穴配合歌 刺法启玄歌(五言) 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八法逐日干支歌 八法临时干支歌 推定六十甲子日时穴开图例 八脉图并治症穴(徐氏、杨氏) 八法手诀歌(《聚英》)

卷六

五脏六腑图(以下俱杨氏集) 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肺脏图 手太阴肺经 大肠腑图 手阳明大肠经 胃腑图 足阳明胃经 脾脏图 足太阴脾经 心脏图 手少阴心经 小肠腑图 手太阳小肠经 膀胱腑图 足太阳膀胱经 肾脏图 足少阴肾经

卷七

仰人经穴图 伏人经穴图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手厥阴心包络经(以下至督脉图俱杨氏集) 手少阳三焦经 胆腑图 足少阳胆经 肝脏图 足厥阴肝经 任脉图 督脉图 督任要穴图(杨氏) 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奇经八脉(《节要》) 十五络脉歌(《医经小学》) 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十五络脉(《节要》) 十二经筋(《节要》) 五脏募穴(《聚英》) 五脏腧穴 八会 看部取穴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经外奇穴(杨氏) 穴同名异类(以下俱《聚英》) 名同穴异类

卷八

穴法图(以下至疮毒门俱《神应经》) 诸风门 伤寒门 痰喘咳嗽门 诸般积聚门 腹痛胀满门 心脾胃门 心邪癫狂门 霍乱门 疟疾门 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汗门 痹厥门 肠痔大便门 阴疝小便门 头面门 咽喉门 耳目门 鼻口门 胸背胁门 手足腰腋门 妇人门 小儿门 疮毒门 续增治法(徐氏、《聚英》、《乾坤生意》)

卷九

治症总要(杨氏) 东垣针法(以下俱《聚英》) 名医治法(《聚英》) 针邪秘要(杨氏)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崔氏取四花穴法(崔氏) 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骑竹马灸穴法(杨氏) 灸劳穴法(《聚英》) 取肾俞法 取灸心气法(以下俱杨氏集) 取灸痔漏法 灸小肠疝气穴法 灸肠风下血法 灸结胸伤寒法 灸阴毒结胸 雷火针法 蒸脐治病法 相天时 《千金》灸法 《宝鉴》发灸法 艾叶(《医统》) 艾灸补泻 艾炷大小 点艾火 壮数多少 灸法 炷火先后 灸寒热 灸疮要发 贴灸疮 灸疮膏法 洗灸疮 灸后调摄法 附杨氏医案(杨氏)

卷十

保婴神术(《按摩经》) 手法歌 观形察色法 面部五位歌 命门部位歌 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小儿 戒逆针灸 三关图 六筋图 掌纹斗肘图 脚穴图 初生调护 面色图歌 察色验病生死诀 内八段锦 外八段锦 入门歌 三关 六筋 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补遗

《针灸大成》 明 杨继洲 著于公元1601年

当前位置:针灸大成»首页
书内搜索:
阅读 13.7万+

著作简介:

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

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

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名济时,以字行,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浙江三衢(常山)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

年幼时习儒,成年后因遭到上司迫害而弃儒习医。杨氏由于祖上与父辈收藏医籍甚多,因此有机会取而读之。经多年研习,很有心得,但是“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因此将祖父纂修的《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予以“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曰《玄机秘要》。后又编撰成《针灸大成》一书。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使用协议|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