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自叙
凡例
卷一·总论阴阳水火气血论 男女异同论 脏腑病机论 脉证死生论 用药宜忌论 本书补救论卷二·血上干证治吐血 呕血 咯血 唾血 咳血 鼻衄 脑衄 目衄 耳衄 齿衄 舌衄 大衄 零腥 吐脓卷三·血外渗证治汗血 血箭 血痣 血瘙 疮血 创血 跌打血卷四·血下泄证治便血 便脓 尿血 经血 崩带 产血卷五·血中瘀证治瘀血 蓄血 血臌(血肿) 经闭 胎气卷六·失血兼见诸证痨瘵 咳嗽 发热 厥冷 寒热 出汗 发渴 心烦 卧寐(梦寐) 喘息 呃哕 痰饮 痞满(积聚、癥瘕) 肿胀 怔忡 惊悸 健忘 恍惚(癫狂、见鬼) 晕痛 眼目(目黄、出火、见鬼、昏花、目珠红) 耳病 口舌 咽喉 声音 腹痛 痹痛 痿废 遗精 淋浊 便闭 泻泄 饮食 感冒 痉掣(拘急) 暑疫 食复 劳复(怒复) 时复 房劳复 附:抱儿痨论卷七·方解上古今方卷八·方解下古今方 |
《血证论》 清 唐宗海 著于公元1884年当前位置:血证论»首页
![]() ![]() 著作简介: 《血证论》为清唐宗海著医书,成书于1884年。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 《血证论》全书共分八卷。卷一为总论,分述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本书补救论;卷二论述血上干证治,诸如吐、呕、咯、唾、咳血等血证14条;卷三为血外渗证治,有诸如汗血、血箭、血痣等7条;卷四为血下泄证治,有诸如便血、便脓、尿血等6条;卷五为血中瘀血论治,有诸如瘀血、蓄血、血臌等5条;卷六为失血兼见诸证,有痨瘵、咳嗽、发热等40余条;卷七与卷八,编列出本书应用的方剂200余个,并附以方解。 作者简介: 唐宗海(1846~1897),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学家。早年学文,后来学医,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氏在少年时,从师李本生学文,复又从新都王利堂习理,至十六岁时已闻名乡里。四十三岁时中进士,授礼部主事。宗海自青年时代起,就深感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并开始涉猎医学。其父患的是血证,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数年后亡故。宗海痛感自己的医道不精,自此通览方书,精研岐黄。 代表作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鹏寒论浅注补证》《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第一次建立了治疗血证的完整体系的《血证论》,以及《医学见能》《痢证三字经》《医易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