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述
自序
序
序
序
重刊医述序
重刊医述序
凡例
卷一·医学溯源养生 稽古 阴阳 水火 生克 运气 脏腑(附腔子、脂膜) 经络(附骨、筋、爪、皮、肌、肉、腠理、窍)卷二·医学溯源望色 聆音 辨脉 审证 治法 医则 病箴卷三·伤寒提钩经义 伤寒有三说 脉法 传经 传足经不传手经 看目 辨舌 按胸腹 察形体 验二便 阳经分经腑 阴经分传中 太阳经腑病 阳明经腑病 三阴热病 表里虚实 表里分治 里中之里 阳证似阴 阴证似阳 凭脉不凭证 凭证不凭脉 脉证不同 伤寒无补法辨 汗出不彻有三义 伤寒三表法 补中散表法 寒中散表法 汗有六要五忌 房室非阴证辨 饮食宜忌 治法要略 五法大旨 六经禁例 六经正义 太阳提纲 阳明提纲 少阳提纲 太阴提纲 少阴提纲 厥阴提纲 恶寒 恶风 发热 恶寒发热 头痛 项强 身痛 身重 面赤 喘 无汗 自汗 战汗 筋愓肉瞤 协热利 结胸痞气 蓄血 衄血 发黄 目痛鼻干 唇焦漱水不欲咽 不得眠 潮热 口渴 狂乱 如狂 谵语郑声 循衣摸床 手足汗 大便秘结 寒热往来 目眩口苦 耳聋 胁满痛 呕吐 盗汗 头汗 腹满痛 自利 咽痛 目不明 烦躁 不能言及言语难出 厥逆 脏厥蛔厥 舌卷囊缩 脏结 除中 呃逆 坏病 合病并病 百合病 狐惑 阳毒阴毒 动气 两感 阴阳易 瘥复 感病善后法 选案卷四·伤寒析疑倒序 错简 传误 脱佚 衍文 字讹 注辨 方考 会通 问难 阙疑卷五·杂证汇参伤风 暑 湿 燥 温热 疫 斑疹痧㾦卷六·杂证汇参中风 类中 虚劳 血证 吐咳血 衄血 便血 溺血卷七·杂证汇参脾胃 饮食 噎隔反胃 呕吐(附吐矢) 吞酸 呃 三消 嘈杂 关格 郁卷八·杂证汇参疟 肿胀 痞满 积聚 疸 霍乱 痧胀卷九·杂证汇参痢 泻(附肠鸣) 大便 小便 遗精 淋浊 阳痿 疝 脱肛卷十·杂证汇参痰 饮 咳嗽 喘(附短气少气) 哮 喑 惊恐怔忡(附战栗颤振) 健忘 不寐(附欠) 癫狂痫 厥 肝风 眩晕 汗卷十一·杂证汇参面 脑 须发眉(附眉棱骨痛、毛) 目 口(附唇) 舌 齿 鼻(附嚏) 耳 咽喉 头痛(附雷头风、头响、头摇、头重) 颈项强痛 肩背臂痛 心胃痛 腹痛(附脐痛) 胁痛 腰腿痛 诸痛卷十二·杂证汇参痉 痿(附拘挛、瘫痪) 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脚气 胸痹 肺痹 肺痿肺痈(附肺胀、诸内痈) 诸虫 邪祟 诈病 补遗卷十三·女科原旨月经 求嗣 带下 崩漏 胎前 堕胎半产 临产 产后 杂病卷十四·幼科集要纲领 初生 胎证 杂病卷十五·痘疹精华痘科纲领 因期施治 证治要略 余义 疹卷十六·方药备考方论 药略后记后记 |
《医述》 清 程文囿 著于公元1826年当前位置:医述»首页
![]() ![]() 著作简介: 《医述》是清代程文囿辑编的一部综合性中医著作,初刊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 全书为溯源二卷,伤寒二卷,杂证八卷,女科一卷,幼科一卷,痘疹一卷,方药一卷。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医,所辑古今医书三百二十余种,经史子集四十余种,共计列述经义六百五十余条,先哲名论五千余款,选案二百八十四则,附方一百九十一首。凡一百三十门,五百七十类,融贯众说,分类比附,浑然成一。所辑各家之书,其书目、姓氏,载录明晰;所载医案,启迪后学效法深思。 作者简介: 程文囿(1761~1833)字观泉,号杏轩,歙县东溪人,悬壶于岩寺。 程文囿出生世医之家,少业儒,博学工诗,20岁开始研究医学。24岁在岩寺行医,诊第一例病人为产后感邪,高热不退的危重病人,杏轩辩证施治,不囿于“产后宜温”之说,重用白虎汤合玉竹散清下,终使病愈。因此病名渐噪,到嘉道年间,学验颇丰,而乃以内妇儿科见长,加之为人和蔼,医德高尚,求诊接踵,医名显卓,时人谓:“有杏轩则活,五杏轩则死。”杏轩认为医术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则失之拘,应以古人为师。 程文囿治学态度严谨,寝馈数十年然后成书,尚实用而少空谈,敢于怀疑,在理论上时时有突破,著有《医述》《杏轩医案》等书,其中《杏轩医案》为其一生临床经验之总结,也是他学术观点的集中体现,它的学术价值较为突出,素来为中医界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