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
序
自叙
续叙
凡例
卷上痧症发蒙论 《痧胀玉衡》书要语 痧胀玉衡书脉法 此下细述发蒙论所不尽卷中遍身肿胀痧 闷痧 落弓痧 噤口痧 角弓痧 扑鹅痧 伤风咳嗽痧 痘前痧胀 痘后痧胀 胎前产后痧 胎前痧痛论 产后痧痛论 倒经痧 痧热(头汗、痧狂、谵语附) 痧烦痧睡 老弱兼痧 疮症兼痧 弱症兼痧 痧变劳瘵 臌胀兼痧 痧变臌胀 半身不遂痧 内伤兼痧 紫疱痧 痰喘气急痧 痧疯 痧重 眼目痧 瘟痧 头眩偏痛痧 流火流痰痧 咳嗽呕哕痧卷下霍乱痧 绞痛痧 胁痛痧 痧痢 蛔结痧 头痛痧 心痛痧 腰痛痧 小腹痛痧 痧块 痧变吐血鼻衄便红 吐蛔泻蛔痧 痧变肿毒 玉衡备用要方 绝痧方 药性便览 痧方余议 评半夏、藿香止吐 评荆芥、细辛、防风、独活后卷痧胀看症法 放痧辨 痧胀麻疹不同辨 痧胀治犹麻疹论 痘麻秽触相同 兼痧伤寒不同辨 诸痛类痧辨 诸症不类痧辨 论胀 凝壅聚结辨 治痧救人脉论 痧筋统说 伤风痧脉辨 眩晕痧脉辨 痧胀舌苔论 麻疹兼痧胀 痧胀兼麻疹 痧胀类麻疹 麻疹后复痧胀 麻疹夹痧胀蛔结 伤寒黄癍兼痧 痧类阴症 呃逆痧 盘肠痧 自汗盗汗惊惶痧 痧类三疟 咽喉诸症兼痧 口舌兼痧 类疯痧 黄气病兼痧 翻胃噎膈痧 筋骨疼痛痧 鬼箭痧 久泻肉瘦痧 妇人隐疾痧 脚气痧 耳痛痧 手臂痛痧 肿毒夹痧辨 刺蝥瘟痧 地葡瘟痧 痧变发颐 急救逆痘要法 痫症兼痧 麻木酸痒痧 头虚足肿痧 黄疸痧 小儿夜啼痧 惊风痰热痧 死症痧 羊毛瘟痧 痧胀破迷论 |
《痧胀玉衡》 清 郭志邃 著于公元1675年当前位置:痧胀玉衡»首页
![]() ![]() 著作简介: 《痧胀玉衡书》是清代郭志邃撰的一本温病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 上卷载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列各痧症症状,并附以治疗验案;下卷列各痧症备用要方。书中详载刮痧之法及放痧十法,所载方药包括汤、丸、丹、散各剂凡五十六方,便用七方及绝痧方,收录治痧药七十余种,可称为痧症全书。王庭序云:“右陶治痧之法于是书乎圣,而世人将读是书以治痧。”后世治痧症者多宗其说,所载刮痧、放痧之法,多渊于此。 作者简介: 郭志邃,清代医学家 ,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撰《痧胀玉衡》三卷(1674年)。 有鉴于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推原小儿痧疹之理,采集古人之方,撰《痧胀玉衡》三卷(1674年),列痧胀证治及脉法,并结合实际治例予以阐明。如痧在肌表者用刮法,痧在血内者宜放痧,痧在肠胃经络与肝脾肾三阴则投以药,痧气肆行者可三法兼用。此书流传颇广,对后世影响颇深,譬如《松峰说疫》中所记载的刮痧放痧等治疗方法,多渊源于郭氏。 此外,尚撰有《治痧要略》,未见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