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瘟疫论 |
《广瘟疫论》 清 戴天章 著于公元1675年当前位置:广瘟疫论»首页
阅读 2万+
著作简介: 《广瘟疫论》,又名《瘟疫明辨》。温疫著作,4卷,另附方1卷。清代戴天章撰,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本书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主要论述病发于里的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对伏气温病的脉因证治的阐发有突出贡献。书中着重研究伤寒与瘟疫的辨证,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不仅提出瘟疫早期诊断要点,并详述常见证、疑似证、危重证、后遗证、兼夹证,对每证的病理、鉴别、主治方药均作了比较精确的分析。证之临床,多切实用。论瘟疫病机与兼夹诸证较吴氏详备,概括治瘟疫五法亦较《温疫论》明晰。 戴氏生平推崇吴又可的学说,认为吴氏的治疫专书《温疫论》“贯通古今,融以心得,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但又惜当时医者“有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或知而不用者”,戴氏目击心伤,为弘扬吴氏之学,他结合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对《温疫论》进行了注释、增订、删改,意在辨别瘟疫通体异于伤寒,并“广其说”,因名其书为《广瘟疫论》。 作者简介: 戴天章(1644~1722),字麟郊,晚号北山,学者尊称其为北山先生,上元(今江苏江宁)人。 少年时期曾跟随林青雷习举子业,后为庠生。他好学强记,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算术、射戈,以及书画、琴弈之类,无不研习,尤精于医学,为人治病,不受谢。 戴氏一生著述颇丰,有伤寒、《咳论注》《疟论注》《佛崖验方》等10余种,但多散佚。在其流传至今的著作中,《广瘟疫论》(4卷,另附方1卷,成书于1675年)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