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集腋成裘建电子典籍四库,聚书为塔筑网上医苑七阁。

伤寒缵论

卷上

卷下

正方

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新加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甘草汤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炙甘草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升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茵陈蒿汤麻仁丸蜜煎导方猪胆汁方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十枣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吴茱萸汤旋覆代赭石汤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附子汤真武汤干姜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理中丸及汤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乌梅丸五苓散猪苓汤瓜蒂散白散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枳实栀子豉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芍药甘草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甘草汤桔梗汤文蛤散猪肤汤半夏散及汤苦酒汤黄连阿胶汤白头翁汤牡蛎泽泻散烧裈散

《伤寒缵论》 清 张璐 公元1667年

当前位置:伤寒缵论»首页收藏
书内检索:
阅读 7万+

著作简介:

《伤寒缵论》,清代张璐撰,2卷。为张氏注解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刊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其书取喻昌编次之序,采各家之注,参以己见,为之注释发明。上卷列六经病证各篇,下卷分脏结、胸痞、合并病、温热痉湿暍等篇。选注多采《尚论篇》注文兼及其他诸家,参以个人心得予以发挥。

作者简介:

张璐(1617~约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江南长州人(今江苏苏州)。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17~1699年间,享年八十二岁。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医家之一。

张氏早年习儒,在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其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自少壮至老年业医六十余年,孜孜不倦,及至老年,仍认真做学问,故一生著述颇多。着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习儒,兼攻医学,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太湖洞庭山中10余年,以著书自娱,晚年回到苏州故里,开医馆,济苍生,曰张氏医馆,去世后,传承至其子张登张倬,乾隆4年,由扬州八怪郑板桥为张氏医馆题写碑匾曰苏轩堂。张璐一生学术和医药皆有涉猎,尤其对《伤寒论》很有研究,集30余年研究所得撰《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各2卷。还编成研究脉诊的《诊宗三昧》1卷、探讨孙思邈组方用药的《千金方衍义》30卷,阐发药性理论的《本经逢原》4卷。还仿照王肯堂《证治准绳》的体例,汇集古今方论,附以医案,编成《医归》16卷,后改名为《张氏医通》。其子张登、张倬亦习医,皆有著作。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支持我们|使用协议|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