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明理论
序
卷一发热第一 恶寒第二 恶风第三 寒热第四 潮热第五 自汗第六 盗汗第七 头汗第八 手足汗第九 无汗第十 头痛第十一 项强第十二 头眩第十三 胸胁满第十四 心下满第十五 腹满第十六 少腹满第十七 烦热第十八卷二虚烦第十九 烦躁第二十 懊憹第二十一 舌上苔第二十二 衄血第二十三 哕第二十四 咳第二十五 喘第二十六 呕吐第二十七 悸第二十八 渴第二十九 振第三十 战栗第三十一 四逆第三十二 厥第三十三 郑声第三十四 谵语第三十五 短气第三十六卷三摇头第三十七 瘈疭第三十八 不仁第三十九 直视第四十 郁冒第四十一 动气第四十二 自利第四十三 筋愓肉瞤第四十四 热入血室第四十五 发黄第四十六 发狂第四十七 霍乱第四十八 蓄血第四十九 劳复第五十卷四·伤寒明理药方论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序 桂枝汤方 麻黄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大承气汤方 大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 栀子豉汤方 瓜蒂散 大陷胸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茵陈蒿汤方 白虎汤方 五苓散方 理中圆方 四逆汤方 真武汤方 建中汤方 脾约圆方 抵当汤方 |
《伤寒明理论》 明 成无己 著于公元1601年当前位置:伤寒明理论»首页
![]() ![]() 著作简介: 《伤寒明理论》是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成无己编撰的中医伤寒病著作。该书简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症候的病状和病理,并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分析其主治,着重强调方药配伍的关系。 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 作者简介: 成无己,聊摄(今山东省茌平县)人。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理论与临床均有擅长,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约生于北宋嘉佑~治平年间(公元1056~1067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至海陵王正隆乙亥~丙子岁(公元1155~1156),成氏尚存。享年九十余岁。 成氏一生好学,七十八岁时撰成《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八十岁时注完众伤寒论。尤于伤寒注解,积四十年研究,其书方成,可见其功力之探。这三种伤寒著作,有注解、有论证、有论方,鼎足而立,联系紧密,相得益彰。 成氏博极研精,深造自得,以经注论,以论证经,开创以注解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使后世能明伤寒之理,知伤寒之用,推动了伤寒学说的流传与发展。其所撰《注解伤寒论》十卷,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他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伤寒学派诸家产生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