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集腋成裘建电子典籍四库,聚书为塔筑网上医苑七阁。

平治会萃

卷一

中风 六郁 寒(主乎温散) 伤寒 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 暑风 湿 内伤 伤风 发癍(属风热) 温病 咳嗽 痰(脉浮当吐) 哮(专主于痰宜吐法) 痢 身热 后重 腹痛 下血 噤口痢(胃口热甚故也) 泄泻 湿 气虚 火 痰 食积 脾泄 霍乱 乾霍乱 呕吐 恶心(有热,有痰,有虚) 翻胃(即膈噎。噎乃翻胃之渐,《发挥》备言) 伤食 痞(食积兼湿,东垣有法有方) 嗳气(胃中有火有痰) 吞酸 嘈杂(只是痰因火动) 五疸 消渴 泄泻 水肿 鼓胀(又名单鼓。其详在《格致论》中) 自汗(属气虚,虚湿热,阳虚) 盗汗血 阴虚 吃逆 头风(有痰者多) 头痛(多主于痰) 头眩 眩运(火动其痰) 眉稜痛 耳聋

卷二

心痛(即胃脘痛) 腰痛 胁痛 腹痛 痛风 劳瘵(其主在乎阴虚,痰与血病) 咳血(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呕血(火载血上,错经妄行) 咯血 衄血 溺血 下血 肠风(独在胄与大肠出) 梦遗(专主热,脱精) 精滑(专主湿热) 淋(皆属于痰热) 小便不通 关格 小便不禁(属热,属虚) 痫惊(痰,宜吐) 健忘 怔忡(大概属血虚) 惊悸 痓(大率与痫病相似) 血块(一名积瘕) 吐虫 症瘕 茶癖 瘿气 㿗湿多(疝气灸大敦穴) 脚气 发热(阴虚难治) 阳虚恶寒 手心热 手麻 手木 面寒面热 喉痹 缠喉风 咽喉生疮并痛 口疮 酒皶鼻(血热入肺) 肺痈 肺痿 天泡疮 漏疮 痔漏 肠痈 结核 脱肛

卷三·妇人科

妇人科 血崩 带下赤白 子嗣 产前胎动 恶阻(从痰治) 束胎 安胎 胎漏 子肿(湿多) 难产 产后血晕 恶露不尽 中风 发热恶寒

卷三·小儿科

小儿科 吐泻黄疸 急慢惊风 疳病 痘疮 腹胀 夜啼 脱囊肿大 脱肛 木舌 瘾疹 咯红 吃泥(胃热故也) 痢疾 食积 解颅 蛔虫 口噤 风痰 癞头 赤瘤 鼻赤 火岂君相五志俱有论 气属阳动作火论 血属阴难成易亏论 滞下辩论 三焦之疾燥热胜阴 泄泻从湿治有多法

《平治会萃》 元 朱震亨 著于公元1281-1358年

当前位置:平治会萃»首页
书内搜索:
阅读 2.9万+

著作简介:

《平治会萃》,元·朱震亨著。

作者简介:

朱震亨(1281~1358年),男,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使用协议|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使用本网站,即视为您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

© 岐黄 ( 晋ICP备18000168号 )

Powered by Discuz! © Discuz! Team.